對點進來準備撕逼的軟粉和果粉們,抱歉,我標題黨了。
根據公開資料查到的數據,微軟巔峰期最高市值為 6616 億,而蘋果市值在去年十一月份就突破了 7000 億大關(當然現在又降下來了)。
只看巔峰期市值的數字,微軟確實不如蘋果。但根據 QUARTZ 收集的數據,如果經過通脹調整,按照 2014年12月 可比美元計算,科技泡沫時期,微軟市值最高能達到 9000 億美元。
盡管如此,我個人認為,PC 時代造就的微軟和移動時代造就的蘋果還是存在高下之分的。當然,雙方都是很偉大的公司,只是從某些角度來說,蘋果似乎更勝一籌。而這點,僅僅是由 PC 和移動兩個時代所處的大環(huán)境決定的。
為什么微軟巔峰時期的市值趕不上蘋果?
簡單點說,是因為 PC 和移動兩個紀元里的容量和潛力不同。PC 紀所產生的平臺是中性的,所以順著 PC 潮流起來的公司體量可以誕生巨頭,但對自己圈子里的整個生態(tài)沒有絕對的控制力;而移動紀所產生的平臺是非中性的,這意味著會出現一家巨頭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局面。
先解釋為什么 PC 紀所產生的平臺是中性的。
在 PC 時代,互聯(lián)網對絕大多數用戶而言,瀏覽器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,而不是操作系統(tǒng)。因為瀏覽器才是人們接觸互聯(lián)網最高頻的入口。操作系統(tǒng)只是 PC 的基礎,普通人對互聯(lián)網的第一印象始于——打開一個瀏覽器,然后開始瀏覽不同的網站。
那個時代,開發(fā)者們對開發(fā)網站,要比為操作系統(tǒng)開發(fā)軟件服務熱情得多。OS 對互聯(lián)網上最主要的內容——網頁和 URl 地址,產生不了實質的操控權。而瀏覽器在市場份額爭奪完畢后,則失去了進一步控制網上服務內容的興趣。1995年 互聯(lián)網上的內容是網頁和 URL 地址,2005年 甚至現在,仍然如此。瀏覽器商家們只是修修補補過一些基礎協(xié)議(比如誕生了個 html 5)。
所以,PC 時代最主要的平臺是瀏覽器。而瀏覽器這個平臺相對是中性的,對互聯(lián)網生態(tài)圈本身沒有控制能力。
PC 之后,移動紀來了。情況開始發(fā)生變化。
移動紀最主要的平臺是智能手機。操作系統(tǒng)在移動時代占據的分量,其實比 PC 時代要來得重要得多。APP 把 PC 時代的網站抽象成手機主頁里的一個個圖標,承載圖標的手機操作系統(tǒng)也因此充當了 PC 紀里瀏覽器的平臺作用。
但手機操作系統(tǒng),相比瀏覽器而言,絕對不是中性的。手機操作系統(tǒng)對手機桌面的搜索頁、主屏默認放置的應用都有一定的控制力,它可以根據對各個廠商的喜好來選擇是否預裝;手機操作系統(tǒng)使用的搜索引擎,同樣可以自己把控;手機默認的應用分發(fā)渠道也是如此。
APP 是移動互聯(lián)網里的服務內容的主流形式,手機對這塊主流內容具備了搜索、發(fā)現和獲得這三項最重要的入口級控制能力,因此它能對其他玩家以及整個生態(tài)產生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。
所以,Google 為什么要早早買下 Android,蘋果為什么特別重視移動時代里打造生態(tài)的能力,都可以參考以上這點找到原因。從這個非常狹隘的角度來看,蘋果取得更大成功是有道理的——PC 紀的整體環(huán)境決定了微軟不可能擁有更大的話語權。
當然,最后再說一遍,兩家都是非常偉大的公司。
對了,如果你是微軟粉,想對本文瘋狂拍磚,去找 Benedict Evans 吧——這是他的觀點→_→。